第五五九节 一切为了哄萝莉-《他从末世来》
第(2/3)页
鼋头渚牌楼是过去鼋头渚风景区的老大门,现在是乌锡十八景之首“鼋渚春涛”的序幕。鼋”是形似海龟的一种动物,“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
门楼背后刻有“山辉川媚”4个大字,点出了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风景的特色。云落和清水甜子顺着大道向前,可以看到300米的杜鹃坡,杜鹃花是乌锡市的市花,清明时节树丛、林下、溪边的杜鹃花开遍山野,映的满山都是红色,犹如花海。
两边郁郁葱葱的大树是香樟树,它是乌锡的市树。太湖佳绝处牌坊原为“横云山庄”门楼,结构古典,北式风格,斗拱连接,琉璃顶、飞檐翘角。
此牌坊是鼋头渚公园的老大门,当时有题额“山辉川媚”。牌坊右侧,有砖彻拱门,正反面有砖刻“利涉”、“问津”。原来的的鼋头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称“利涉”。渡船将游人送到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处,就得“问津”。
进牌坊,立以照壁,饰以凤穿牡丹。壁后临水而筑“涵万轩”水榭,轩内悬挂“湖山罨画”一额,系乾隆手笔。转过头来看,湖水被周围的山林、岛屿所环抱。北面有中犊山岛,现在是太湖疗养院所在地;对面就是大、小箕山,山上树木苍翠,景色优美。
乌锡民族工商业者,在那里建造了“锦园”。牌坊后面有一照壁,壁间饰以“凤穿牡丹”的图案,凤凰和牡丹寓意吉祥。整个照壁挡住了院中景色,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宝界桥位于蠡湖的最窄处,包括并列的新老两座桥梁,将蠡湖分为东蠡湖和西蠡湖,也是由乌锡通往鼋头渚风景区以及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影视基地的必经要道。
双桥落成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意,在蠡湖边上化为了活生生的人文一景,祖孙造桥,传为佳话。长春桥位于涵万轩和绛雪轩的一泓水池中,桥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桥呈拱形,仿佛颐和园中的玉带桥,桥洞映日成浑圆形。
湖堤上引种日本野生大山樱,已有60多年历史。每年4月,花开如云,淡红粉白相间,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娆,称“长春樱花”。长春桥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题额“绛雪轩”,与涵万轩对景。
绛雪轩旁为云逗楼,园主为纪念先祖,上坡,有花神庙,“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态端丽。长春桥是为纪念园主60大寿而建,取其长葆青春之意。湖堤两边所种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樱花品种中,“染井吉野”是公认最美的一种。
每到三四月樱花盛开的时候,人行其中如在画中行,到落英缤纷时,一阵微风吹过,片片樱花会落入旁边的池塘中,随着微波形成阵阵的涟漪,景区因为樱花而得名,取名长春花漪。
长春桥是一座拱石桥,高耸湖面,堤岸遍植樱花,挡住了外湖的景色,分隔了水面和空间,从平面上开,增加了变化,是浩大的湖面产生了大小、虚实、动静的对比;从立面上看,丰富了景色层次,它与涵万轩、绛雪轩和东面山坡自成一个空间,构成长春花漪的景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