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五节 花开四时带笑颜-《他从末世来》
第(2/3)页
丑石之后有一石鱼,张嘴摆尾,神态生动,和池中金鱼相映成趣。石鱼右上方,湖石山上有云南黄馨一株,倒垂枝条已近水面。微风过处摇曳生姿,仿佛绿色飞瀑挂于山前,平增了许多生意。
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
池中游鱼嬉戏石洞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山顶建一鹤亭,傍依老松虬曲,凌云欲去。
渡曲桥,入夏山石屋,起初会感到黯淡不适,片刻后,就会发现有丝丝光亮从石隙中透入,假山内部的立面也就在眼前逐渐的清晰起来了,洞壁变化多端,层次分明,沿山临水处多孔洞,从里向外看,每个洞孔都似画框一般为我们取舍着洞外的景色。
夏景的池水、山石、花木随着脚步的移动,景物也变换着,这就是造园上的“框景”和“移步换景”的手法,江南私家园林因为空间有限,这种手法采用较多。
是利用美学上分割的原理把空间延伸扩大了,所以园林上有“越拆越小,越隔越大“的说法。每当夏日,古木生风,拂水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夏山顶有一四角小亭,名为“鹤亭”。这里是主人养鹤之地,寓以“鹤舞云霄,神仙福地”之意。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所描写的正是仙鹤。松柏常青,仙鹤长寿,寓意松鹤延年。
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鹤亭东南角处是夏山石室透入光亮的石隙,亭角恰好为石室庇护了风雨,细节的处理也如此周到。亭前有一古柏,枝条虬曲,伸出涯际,增添了夏山的葱郁气氛。
立于山颠,环顾四周可见湖石围点成的“栏杆”,不仅确保了游人的安全,还增加了山体的高度,可谓匠心独运。
鹤亭东有一紫藤,立于夏山山道的出口处的山石边,枝叶交错如盖,藤条相互缠绕,根径已经融为一体,仿佛历经了沧桑。每到暮春时节,就会开出一串串淡紫色的蝶形花穗,长约盈尺,轻轻低垂,散发出阵阵芳香,在初夏的阳光下,随风飘动,格外媚人。
夏山柔美秀丽,绿树青波,一派江南风情。由夏山向东,可转至一气势不凡的长廊之上,此长廊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之所以这么说只是因为长廊这头走到尽头等于从夏天走到了秋天。
这是园中连接夏秋两景的抱山楼,楼前的长廊如长臂将秋夏两山抱于胸前,抱山楼由此得名。抱山楼为七开间的楼房,上有“壶天自春”匾。
壶天自春取自《个园记》中“以其目营心构之所得,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其意是个园空间虽不及名山大川,但其景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之意。
秋山和夏山的两山脚在衔接处是以压缩体量的围点做法来协调过渡,夏山湖石延伸为花台驳岸,如云之弥散,秋山黄石则尽量选用圆厚纵纹者来围点花坛,尽量缩小差异。
抱山楼廊为复道廊,游人无论在上或在下都可漫步廊道,在浑然不觉中从夏就走到了秋,所以此廊亦被戏称为“时空隧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