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六一节 那是红色兔子-《他从末世来》
第(2/3)页
菩提树下大街是德国首都柏林的著名街道也,欧洲著名的林荫大道。它东起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西至勃兰登堡门。
街两边4行挺拔的椴树(被译为菩提树),像翠绿的长廊,笔直地伸向勃兰登堡门。云落和颜沉鱼从勃兰登堡门沿着柏林的菩提树下大道往东走,左侧是有巍峨壮观的兵器馆,崭新的卫戍大厅,柏林大学;右侧有皇宫,歌剧院和皇家图书馆。
因为1945年德国法西斯灭亡前的最后血战就发生在这一带,菩提树下大街成为一片废墟。现在的一切,大都是战后按原样重建的。
这是柏林洪堡大学,创始人威廉?冯?洪堡(1767~1835年)是德国近代著名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比较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
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产生过29位在化学、医学、物理和文学等领域的诺贝尔得主,成就惊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神学家施莱马赫,法学家萨维尼都曾在此任教。
柏林大教堂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大教堂,突出的三个大圆顶明显的诠释了这一特点,不同于哥特教堂的尖屋顶,它的圆顶将原本很高的教堂从视觉上给人一种圆润丰盈的感觉。
从建筑外型上,它仿照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又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教堂的拱顶不仅仅是对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简单模仿,它使教堂的内部显得明亮而宽敞,这与教堂阴森冷峻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因为曾经作为王室的专用教堂的关系,与那些外表华丽内饰简朴的哥特式教堂不同,柏林大教堂的内饰极其华丽甚至达到了浮华的程度。
它的室内金碧辉煌,装饰着线条复杂的柱子和精美的壁画,甚至柱头都是镀金的。它的内装于同一时期由设计师尤利乌斯?拉什多夫(juliusraschdorff)设计。
教堂中最令人难忘之处是高达74米的穹顶,西里西亚沙岩制成,并由安敦?冯?维讷(antonvonwerner)设计,饰以耶稣登山传福音的镶嵌画;游客可以登上270级台阶,一直上到拱顶部分进行参观,但是需要另外收取费用。
沿着施普雷河往前是尼古拉小区,这里在经过了修缮之后,仍保留着中世纪柏林的面貌。在尼古拉小区的中心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始建于13世纪的尼古拉教堂这。
座教堂经过了非常长的时间才得以修建完成,1402年修建了内殿,1877年有加建了两座塔楼。不过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教堂因遭到轰炸而成为废墟,战后于1987年才全部重建完成。现在的教堂已经成为了一座博物馆,以叙述这座城市的历史。
建于1861—1869年的柏林市政厅大楼,是由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魏泽曼(waesemann)设计的,大致仿照意大利北部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政厅,带有97米高的塔楼,象征着在普鲁士帝制之后城市公民自信的精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