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 爱情的小片段-《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第(2/3)页

    三哥出发去打猎,驾车四马杂色毛。服马齐头又并进,骖马如手双协调。三哥冲进深草地,四面猎火熊熊烧。三哥控马渐慢行,三哥放箭渐稀少。打开箭筒箭收起,拉过弓袋弓放好。

    《清人》:把国家存亡的大事,当作私人恩怨来发泄

    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60年,狄人入侵卫国。卫国在黄河以北,郑国在黄河以南,郑文公担心狄人会渡过黄河入侵郑国,就派他所讨厌的大臣高克带领清邑县的士兵到黄河上游去防御狄人。时间久了,郑文公也不把高克的军队召回来,而是任其在驻地无所事事,整天游逛。最后军队溃散而归,高克也逃到了陈国。

    春秋时期,大小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攻伐兼并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广大的劳动人民对那些诸侯争霸的不义之战是深恶痛绝的,而对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奋起抗击外敌的正义战争,总是予以热情的歌颂。在防御外敌的时候,如果有人消极不抵抗甚至投降,那将会受到千夫所指。在百姓眼里,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到了驻地又怎么样呢?他们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是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刀弄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是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大家看似是在讽刺高克,其实是在深深地斥责郑文公的昏庸。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为讨厌高克而派他带领士兵去河边驻防,这样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于是有人写诗道: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彭地,披甲的驷马驰骋真强壮。两支矛装饰重重红缨络,在河边来去翱翔多欢畅。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消地,披甲的驷马威武地奔跑。两支矛装饰重重野雉毛,在河边来回闲逛真逍遥。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轴地,披甲的驷马驰驱乐陶陶。士兵们左转身子右抽刀,领兵的主将练武姿态好。

    《羔裘》:“好人”穿好衣

    周代卿大夫的朝服质地是羊羔皮的,衣服上面还有漂亮的装饰,看着这样漂亮的朝服,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穿朝服官员的品德和才能。羔羊皮做的袍子质地非常润泽光滑,袍子上的豹皮装饰也非常鲜艳漂亮。通过对羊皮袍子的仔细形容,来赞美穿羊皮袍子的官员有正直美好能舍命为公的气节,有威武勇毅能支持正义的品格,这样的官员真是才德出众,不愧是国家的贤俊。在古代的时候,卿大夫确实是这么回事。

    可是,在郑国百姓的眼中,这些满朝穿着漂亮官服来回晃悠的,都是些什么人?一句话,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可以说,都和他们身上穿的衣服不相称。这样的话,我们就明白百姓们赞美官员的目的了,是赞古讽今。

    衣服都是人穿的,这么漂亮的衣服,穿衣者的品德应该是多么高尚啊!可是再看看咱们郑国的这些穿衣者,整个地晃晃悠悠,表现出来的气质和这身衣服也太不相称了。

    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写首诗来“赞美”一下了:

    羔羊皮袍像油似地光润,他的为人既正直又美好。他是这样的一个人,豁出生命也要保持节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