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卓敬跟同僚聊天时,曾经无不炫耀地说过,也就是他涉猎太庞杂,否则以他的聪明才智,如果年少时认真学习,也就不会“只中了个榜眼了”。 老凡尔赛了属于是。 说回当下,其实姜星火说的这些历史上的典故和对应的星象,卓敬都是知道的,但是也仅仅局限于知道。 或者说,是被史料所被动灌输的。 卓敬也知道太白昼见的含义,也知道武则天时期出现过这种星象,但是问题是,他不知道之前出现过二百多次啊! 而真正出名的,就武则天那一次而已。 所以,当姜星火说出真相的时候,卓敬第一反应就是不太相信。 接着月色,姜星火稍稍斜视,看着对面的糟老头子。 “自是当真。” 卓敬身边的狱友只出声道:“你怎么证明?” 姜星火翻了白眼,这人迂腐的可爱。 “史书上都记载着,《后汉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你找人去翻一翻不就得了?” 事实上,就算是遍览史书的人,也很少去关心各种志里面的记载,更别说把无数星象记录都背下来了。 所以对面的两人,此时既找不到证据,也无法反驳,只能干瞪眼。 卓敬思考一二,绕过了这个话题,反而问道。 “敢问小友,为什么对占星术和天人感应,如此不屑一顾呢?” 须知道,天人感应的说法,在儒生士大夫心里,都是天经地义一般的存在,是很少有人会质疑的。 或者说,他们也很难掌握相应的数据,对天人感应进行质疑。 但姜星火不一样,姜星火既没有这种天经地义的观念,同时也掌握着更加科学的天文学观念,因此对占星术、天人感应,并没有太多敬畏。 姜星火淡淡开口道。 “因为华夏的天文学传统,根本就不是本源的一门自然科学,而是更偏向一门社会科学。” “换句话说,华夏天文学自古以来都是为社会结构和权力服务的,而非为了天上的星星本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