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同时,中都留守司,升格为黄淮都指挥使司,单独负责黄淮地区防务。” 朱棣的意图,固然有为了削弱肢解洪武开国勋贵集团里的主力,也就是淮西集团的传统势力区,往里面插自己人,彻底控制江北。 除此之外,也有真的改一改这种糟糕的军事划分的缘故。 在军事上从敌对视角来看,朱棣认为靖难之役已经证明了,让直隶直接操控两淮的防务,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本来应该地方卫所和都指挥使司,能够轻而易举做到的基本军事调度,都需要反复向直隶打报告才能获批,而等批下来的时候,往往什么都晚了。 之前讲过的一件小事,郑赐弹劾凤阳府中都留守司守将,动用朱元璋修建的佛寺木头造舰,在淮河上抵御燕军渡河,就是这样的例子。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而且如果翻开建文朝廷的记录,这种糟糕的行政导致军事失利事情简直比比皆是. 而这种问题,根本不需要朱棣再提,曾经在建文朝廷效命过的尚书们,对此心知肚明。 所以将黄淮流域的地区,在行政和军事上从直隶里剥离出去,没人有反对意见。 安排好最重要的北面黄淮流域,剩下的就好说了。 朱棣继续说道:“直隶最西面,长江以北的安庆府划给湖广;长江以南的池州府、徽州府划给江西。”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既然缩减南直隶,那么最西面这些原来划转出来的地方,便该再划转回去。 而除此之外,南直隶其他地区显然就没有划出去的必要了,只需要一些零零碎碎的修补和整合 “庐州府划出巢县、庐江县两个县,与和州、滁州,一起合并为滁州府,与东面的扬州府一起拱卫江北。” “除此之外,诸卿还有什么意见?” 朱棣敲定了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即黄淮独立,划回西面三府,合并滁州府。 随后开始象征性地咨询起了尚书们。 不过在朱棣眼里,不太重要的其他地方,对于尚书们来说,却有颇多利益纠葛。 “宁国府(宣城)、广德州,一起合并为宁国府?” “也可以把太平府合进去。” “不妥不妥,芜湖与当涂皆是拱卫南京的要地,不可与宁国府合到一起。” “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需要合并吗?” “自是不需要的,莫要犯糊涂。” 经过一番讨论,精简后的南直隶,最终确定了下来。 江北:滁州府、扬州府 长江下游:太平府、宁国府、应天府(南京) 长江入海段:镇江府、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 庞大的南直隶最终由十四个府级行政单位,缩减为了九个府,俨然便是姜星火前世的长三角地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