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县衙-《明末之成王败寇》
第(3/3)页
县衙就不一样了,正前方是一块照壁,绕过照壁之后就是牌坊,牌坊上房匾额书写“忠廉坊”三个大字,过了牌坊,才是县衙的正门,朱红色的大门,左右两边的墙壁呈八字形,粉刷的雪白,大门的两边有一对石狮子,体形虽然不是很大,可看上去很是威严,左边石狮子的旁边,一副木架托着一个大鼓,这面大鼓是供百姓击鼓鸣冤的。
不过这个大鼓可不是随便敲的,电视剧里面的那些描写,都带有戏说的成分,寻常的百姓若不是遇见生死大事,没有谁去敲那面大鼓,因为随便敲响了这面打鼓,知县大人就要升堂听询诉说冤屈,你要是说的不好,或者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杵立在县衙大堂两边的衙役,手中的棒子可不是吃素的,就会落在你的屁股上面,打的你几个月起不来床。
县衙的大门时时刻刻都关闭着,除非是知县大人升堂审案的时候,大门才会打开,遇见有百姓递交诉状,鸣冤叫屈,也是从大门旁边的侧门进入。
除非是上官前来,衙门的大门才会全部都打开。
县衙的大门一共有六扇门,故而几百年之后也以六扇门来代替了县衙。
吴帆徽在县衙外面自报家门之后,老老实实的等候。
大约半个时辰时间之后,一名衙役带着吴帆徽从左边的侧门进入了县衙。
正面是一块照壁,挡住了视线,绕过照壁之后,出现在眼前的鼓楼,这里是县衙最高的地方,登上鼓楼能够看见整个县城。
穿过鼓楼和甬道,出现在面前的是仪门,仪门为三扇,正中间的仪门轻易不会打开,同样是上官来了,或者知县大人的父母长辈前来才会打开,平日里打开的,就是两边的耳门。
穿过耳门之后,视线离开开阔起来。
硕大的一个院落出现在面前,院落的正前方,就是县衙的大堂。
也就是说走到这里,才算是真正来到了县衙。
知县大人接见吴帆徽的地方,就是大堂后面的厢房。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