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是!”那个负责绞弦设计的铁匠兴奋的高喊了一声,在手掌吐了口唾沫一搓,左手狠狠的稳住弩机以保证其晃动的幅度最小,同时右手搭在了金属柄上开始了疯狂的转动。 “咔啦啦……哒……铮!咔啦啦……哒……铮!”这速度逐渐稳到了一个临界点,这个点是保持命中的前提下速度达到了最快。 “嗖!嗖!嗖!”基本上每隔十几秒就有一发弩箭从这床弩上带着呼啸旋转飞出! “耶!成功了!”这一刻,整个实验间都沸腾了起来。六十七次失败!前面的六十七次失败终于在现在见到了成功! 这期间克了难题多少?只记得第五次的时候为了减轻这二十发一匣的弹夹重量,众人决定了把弩箭的长度砍去一半。可是到了第六次开始,弩箭发射出去一超过五十码就会出现严重的偏移,头尾乱甩,威力大幅度下降等等问题。(一码约等于一米,文中在竹子自己描述或者写主角内心的部分会用我们通用的度量衡,但是如果是描述本土人的感觉时用码,尺等天际通用单位,特此批注。) 最大射程五十码?巨龙一个飞扑就到了好吗?! 于是从第六次开始,众人就着手解决如何才能保证床弩的最大射程。现在的问题明显不是弩机本身的威力问题,而是如何保持弩箭平衡的问题。 从加装尾羽到后面的改变箭身,不过这些答案最后都因为威力下降做工繁琐需要重新加工箭矢等等各种原因被毙掉。最后在第十八次实验的时候伊哈德提出了让弩箭旋转的方案,有着伊哈德的提醒,魏旭突然起来在床弩的槽口前面加装一根膛管的设计。 魏旭只负责提出这个设计,而怎么在一跟空心管内刻出膛线的难题则是全部丢给了铁匠们。也多亏了这些家伙几年来对于矮人作坊的深入研究,怎么作出一根内部刻有膛线的空心金属管这个问题很快的被一个叫做哈墨尔的铁匠给解决了。借着从齿轮联动中的启发,他用十几个齿轮和一些材料组装出了一台怪异的机器。人只需要在这边转动把柄,那边乌木制的秃头钻就会以一种很缓的旋转速度往固定好的实心金属柱里面压进去,从而压出膛线。 后面的实验,几乎都是围绕着这膛线刻什么样子的,刻几条,怎么刻展开的。终于,在这第六十八次的实验中,最新的一种方案获得了成功。 不过就在众人欢呼的时候,魏旭已经皱起了眉头。那个控制弩机的铁匠由于魏旭没有喊停,所以一直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射击着,这样的射击只不过维持了十发左右弩箭的样子就疲软了下来,速度越来越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