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百无一用,是书生。 自从步入新的世纪以来,在经济大潮冲击下,金钱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 教育费用年年高涨、就业低潮的压力一年更比一年高。 大学毕业不包分配、自谋职业,使得贫困群体,尤其是许多农村出生的青年负债读书、还债无望,初中生流失、辍学现象严重。 在大学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数量暴增。 相反的,社会上可供提供的工作职位的增长却跟不上毕业生数字的增长,导致“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日益普遍,时有出现数百人抢一份工作的景况。 而即使找到工作,起薪也大幅滑落。 一些地方大学生的起薪甚至不如农民工。许多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压力,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课程。 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恶化的原因除了大学生本身数量的增加之外,也包括由于学术腐败与应试教育而导致学生素质与能力日益低落。 加之课程与实际工作脱节,很多时候大学生已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垂青。 在就业形势恶化的同时,中国大学的学费却急剧上涨,很多学生家长已难以承受。 加之华夏的股票等资本市场交易极为活络;社会上所谓的“暴发户”日增,相对而言知识分子地位下滑,也是读书无用论的成因之一。 在二十一世纪,大学,已经成为了整个华夏,千千万万普通青年心中一道坎了。 迈过大学的大门之后,未来呢?这句话,还真的是二十一世纪,不少大学生,心头的一道永远存在的疑问。 就连莫轩,都曾经为此辗转反侧。 作为孤儿出生的莫轩,天生就要比其他的人,多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压力,重重的背负在身上。 未来,对其他的人来说如果是一道影子的话,那么对于莫轩,那就是实打实的“双眼一片白茫茫”了。 进入大学之后,第一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专业了。 有人说,先城市,后专业;也有人说,先专业,后城市。 去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毕业了,就要专业不怎么好,但是一个人的机遇也比其他的城市的人要大的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至于城市,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要遵循本心。 上面的这两种观点,在它们的下面,所拥护的人,都有着一大批,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不分伯仲。 但是就莫轩本人来说,他是绝对无条件的支持第二种观点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