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不是我的人...... 而是我老板莫先生的人...... 这话,没毛病,而且在李福照的心里面,不得不承认,这话,说的还真的够有水平的。 袁天帆,的的确确是一个“能人”啊,这“能”不光是体现在他的“专业能力”,更是他懂得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位置。 他,究竟是什么身份,知进退。 在华夏的2001年,有着一部叫做《康熙王朝》的电视剧,在当时创造了超高收视率,被评为当之无愧的历史正剧。 由于它的影响力,所以剧中的不少有名有姓的人物,都因此被广为人知。 而在这其中,有两个人,背景相似,但是却收获了完全不同的人生结局,一个是周培公,一个是姚启圣。 此二人,能力出众,忠心耿耿,绝对属于治世之能臣,在康熙一朝中平三藩和收台湾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培公—— 在京师形势危如累卵,出任抚远大将军,斩杀侯如海,整肃军纪; 以真金白银为诱饵,迅速击破察哈尔王; 单刀赴会,和平收服王辅臣,与吴三桂会猎胡南,最后兵部一纸调令,失落回京,最终在盛京将军任上郁郁而终; 姚启圣,顺治一朝,从巡抚高位一步步成为九品司厩官,在周培公的推荐下,出任总督,总领平台事务,台湾收服后,归隐西湖,应该说是逍遥善终。 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其实,周培公、姚启圣都是劳苦功高,甚至都做到了为人臣子,能够做到的极高位置,位极人臣。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尤其是周培公,单单从简单的蜡烛没有芯这么一件小事情中,他就能联想到有太监造反,应该是机敏非常。 可这。。。。。。为何落的如此下场? 关键在于三个字:知进退! 作为一个汉人,周培公的功劳是在是太大了,所以,在彻底击败吴三桂前夕,兵部一纸调令,让图海接任抚远大将军,当时,周培公也分析出了其中的原因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