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一部戏,多方人。-《我的明星夫人》


    第(2/3)页

    两集结束了,这一个晚上,犹如《想唱就唱》一般火热。

    只不过那是一场现代人的欢庆盛会,这却是一长中国人永远不忘的英雄凯哥。

    沉重而不臃肿,严肃而不呆板。

    观众们会有评价。

    “总算看到了一场还算客观的战争,鬼子不是排队送死的了。”

    “鬼子深入我国,却能够凭借少量兵力打的半个中国抬不起头来,其实大家都知道战争是怎样的,但是毕竟不应该这么渲染鬼子的战力,应该多宣扬我军的英勇,你看看这么多人围着鬼子打,最后还死伤惨重,这有些不妥啊。”

    “鬼子强了,我军弱了,难道就显的无能,不好被崇拜,这就是宣传策略。但是我只想说,看完《亮剑》的惨烈,看到我军死的比日本鬼子要多得多,战斗打的这么艰难,我真心不觉得我军无能,我只会更佩服他们,这么艰难的仗,最终我们打赢了。”

    “报纸上争论李云龙该不该抗命,就是这场战争啊?我真搞不懂,这真的有争论的必要?非要打输了仗,人死光才算合理?”

    “谁说李云龙不是英雄,我就不信战争年代所有英烈都毫无私人感情,开什么玩笑,就我们这一代人自私了?”

    “李云龙抱怨几句还不行?要放在今天,有几个领导能够做到他这份上,我就服了。”

    “还是头次看到张嘴骂娘,抬手就打的八路军干部,挺有意思。”

    “那年头有几个人识字,说话粗鲁点还不行了,仗是你们拿笔杆子打的?”

    百姓们不需要大道理,不是他们没有文化,他们蠢。

    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敬重英雄的心,和对那个年代的同情,泥腿子打下了中国安平,却被报纸上狂贬,他们心里能不堵?

    他们有着最基础的善恶,正是因为知道李云龙这样的英雄救了他们。所以才能包容李云龙的缺点。

    李云龙抗命,并非是这件事本身受到包容,而是他的目的。

    他是为了形势所逼,也是为了胜利,为了战友。

    这种人性的光辉对于老百姓来说自然是能够接受的,而如果换做抗命是为了逃跑。

    不用你大肆渲染。你要他喜欢李云龙,他也做不到。

    中华儿女对于在危难之际拯救人民的革命将领,怎么可能因为他为了赢得战争的一次抗命,就将其归于匪类?

    一味的灌输所谓的教条,施行愚民政策,在当今社会,恐怕只能掩耳盗铃,或许骗过十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可以的。

    主流片到今天之所以败落,正因为这群人拿观众当傻子。最终只能被抛弃。

    当然观众们毕竟没有话语权,明天的报刊上,依然回事大肆批驳。

    因为话语权掌握在这群看似权威的人手中,而这群人即使明白这个道理,即使也觉得《亮剑》好看,他们也依然毫不犹豫的要继续批判。

    正因为好看,才要用最大力气去批判,不让这种风气蔓延。

    一旦打不倒。就会有很多《亮剑》出来,成为主流。而他们曾经耐以生存的经验和荣誉过往,会变的一文不值。

    导演界在行动,陈大健,早已在电视剧放完的一刻,就醒过神来,拿起笔。快速的写下一篇慷慨激昂的批判文字。

    相比前段时间的言之无物,今日电视剧的播出,给了他太多论据,随手拈来,他不需要考虑观众的意见。他要写给上面看就行。

    一个民族英雄,在他们笔下顷刻间就变成了一个面目可憎的土匪,而书写这个土匪的云易,自然是别有用心的,必须被打倒的对象。

    而不只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如此。

    今天《亮剑》的播出已经冲击到太多权威阶层的理念,比如一直以来以党纪条约评论为生的专家们。

    思想定型的学者们,以及各种要向主流思想靠近的官员们,专家们,教授们。

    更别说很多资本阶层,如娱乐圈的各家公司,因为各种利益纠葛,他们绝不会希望辉煌的戏剧一再成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