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7 改编战俘-《从小兵到帝王》


    第(3/3)页

    因此,哪怕手里没钱没粮,李察只能咬牙将7万多愿意当兵的宋军战俘接纳。

    至于宋军武官,同样进行了一系列的甄别,如果愿意为明国效力,就会送入西域首都龟兹城,进入戚继光主办的军事学院,然后进行思想改造教育和军事理论的指导。

    只要完成毕业考试,出来就是妥妥的大明武官。

    如果不愿意,那不好意思,你的武官待遇就彻底没了,会跟那些自愿去西域种地的战俘一路西行。

    毕竟这些宋国武官都是中高层,人数不多,但在宋军中威信极高,如果直接撒入战俘军队,很容易引起反复兵变。

    由于这7万多战俘是在沙洲完成改编和换装的,所以李察将其命名为沙洲军。

    其中的中高级武官都是从明国军事学院中毕业的纸上谈兵高材生,这些毕业生实战能力怎样李察不知道,但他们的忠诚度却让李察非常放心。

    明国的军事学院虽然挂着军事的名号,实际上其中占据最大比重的是政治思想教育,所有的课程都免不了喊忠君爱国的口号,李察甚至在里面引入了一些传销中的洗脑知识!

    再加上军事学院招收的都是身家清白的平民子弟,没有官场那些乌七八糟的人脉串联,更加纯粹自然也更容易被植入忠君爱国的思想。

    实际上,明国的军事学院就是李察的军官储备所,李察虽然放弃了对土著士兵的征召,但却没有放弃对军官团的培训,反倒是投入了更多的资源,扩大招收力度和审查力度!

    这些人就是李察对外征服中的中坚管理者。

    军事学院里不光有军事教材,同样也会讲授一些管理民政的要点,让他们不至于对民政事务一窍不通。

    填入军事学院的毕业高材生充当沙洲军的中高级军官后,基层军官仍然任用原本的宋军小头目。

    毕竟这些基层军官手底下只有5人、10人最多几十人,权利很低,不用担心他们会造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