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诸公论-《我是这样的作者》
第(2/3)页
但是那兵部尚书杨止,此刻插话说道:“想来刘君这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不如直接说出来便是,反正也已派了人去,召定襄侯归来,如今又有几封军情机要送来,咱们还是尽快商讨出个态度、对策,等会面见圣人,才好呈上。”
“杨尚书说的不错,”卢怀也趁势说着,“当务之急,还是处理政事,至于其他的,其实我等不必那般操心。”
刘江闻言眯起眼睛,看了看面前的两人,又瞅了瞅其他人,最后笑道:“也好,那就先处理正事,不过在开始之前,我还是得补充一句,定襄侯的这个问题,是不能逃避的,他去往前线,不管原本是什么目的,但平白扰乱了前线的布局,终究是一个隐患,我之所以现在提出来,就是为了防止,等会面圣的时候,被官家问起来,也不至于哑口无言。”
他话说了,其他人都是微笑以对,却没有反驳或者反映。
刘江皱起眉头,轻轻摇头,也略过这个话题,开始谈起最近的战事,其他各位相公、各司衙门的首脑,才逐渐开口,将自己掌握的一二情报透露出来。
永昌叛乱。
这件事,如今是整个大宁上下的重中之重,原本大宁王朝还在对周边用兵,虽说规模不大,多数也只是防御兴致的,但作为边军、藩镇向中枢讨要军饷的手段之一,从来没见停过,可最近这段时间,也全数都被压下,甚至部分地区下达了命令,不可擅起边事。
整个帝国上上下下,尽管还算组织还是松散,却已尽力朝着一个目标奋进了,而各地的意志是被朝廷中枢辐射的,最后又反过来,影响到了朝廷上各个衙门之间的配合。
到了如今,无论是钱粮,还是调动,乃至人口、工匠、器械,都在为着平息这一场祸乱而动,更不要说兵家之事了。
这其中的影响,涉及到了朝廷内外的方方面面,甚至为了这件事,短时间内,朝廷上上下下,已经有不少的人事变动,有些人因为被牵连,或者职责问题,被贬斥出去,而有些人则因此而上位。
尚书令刘江和户部尚书罗才就是其中的代表。
此刻,众多朝中巨头聚集在一起,他们之间交流的,当然不是战场的具体情况,又或者是某种具体的数值,而是要对各个衙门、司衙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做简单的铺垫。
这么大的事,每一个衙门都无法置身事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