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旧日光阴(27)三合一-《敛财人生[综].》


    第(2/3)页

    四爷也凑过去爬她姑娘耳朵边悄声说:“不是啊!人家小声说话是懂礼貌。不能在公共场合喧哗……”

    哦!

    孩子还真有点失望。

    周末的时候,丹阳不死心的找她大舅,她大舅不是警察吗?孩子觉得找她舅舅说不定行。把大原逗的不行,“你安心在学校,要是你们这么大的孩子都得操心抓特|务,那舅舅真成了吃干饭的了。”

    林百川却表扬丹阳:“……我们孩子这警惕性是对的。老JIAnG亡我之心不死!这种革|命的的警惕性坚决不能丢失……”

    说的压根不是一码事。

    大原说:“派出所每天得花大半天的时间处理群众举报。如今啊,到城里找活的农村人越来越多了,管理又松散。常有小偷小摸。有些群众呢,又把这些人跟特|务混为一谈。说这个贼头贼脑见人跑,说那个藏头露尾见人躲。其实这些人是不知道怎么跟城里人打交道。举报了,得查证吧!一天到晚的干这些事了。连各个厂子的保卫科都没闲着。厂子不叫亲属进去,这些人在厂子外面安营扎寨。这都是隐患,能不提起十二分精神吗?”

    常秋云提醒大原:“你对人家客气些。要是有办法,谁乐意这么抛家舍业的跑出来?”

    客气着呢!

    官|僚作风要不得嘛!

    涌进城里的农民太多,城里的粮食都有些供不应求了。平价粮食一次能买个三五斤的,多的没有,过几天,等粮食调拨过来了,你们再来。

    而黑市的粮食呢?价位那是节节攀升。

    这么多人到了城市,给城市造成的负担是不可估量的。

    许是各地的问题都差不多,很快的,下件了,要劝止农民盲目流进城市。

    ‘盲流’这个词,是这个时候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

    大原这边又忙着劝止进城的农民去了,没几天,广播里好消息传来,停战协议签订了。

    这之于林家来说,是个好消息。

    早一天结束战争,才能早一天知道大垚的情况。

    不过这些事,除了林百川自己能想办法打听,别人也帮不什么忙。

    林雨桐和四爷自从五月开始,真的忙了起来。

    四爷那边仿制的设备,到了测试阶段。忙,特别忙,忙到不用解释的那种忙。

    林雨桐这边呢,也挺忙。

    只要有空,她出去,干嘛呢?买粮食!

    不管是什么粮食,她都要。今天排队买三斤,明天排队买五斤,家里的粮食,塞的到处都是。柜子里,床底下,只要能放的地方,都放。

    手里不攒钱,有钱去买。

    家里放不下了,直接带去林家,林家再怎么说,也是小两层了。曾经是有钱人家的房子,也是带着菜窖的,家里铁定塞的下。

    常秋云说:“不好买是不好买,但还不到买不到的程度吧,你这是干啥?”

    大部分都跟常秋云一个想法。

    可是林雨桐知道,不之后,粮食这不是得统销统购了吗?

    每人每月多少额度这是定好的,想额外弄到粮食,多难呐!

    但话却不能这么说。

    林雨桐说:“您想啊,农村人跑出来也是为了口饭吃。国家但凡有一点办法,能把出来讨生活的人又叫遣返回去吗?都是当家嘛,这当个大家跟当个小家是一样的。前几年,咱家吃不饱饭的时候,家里的粮食也不是敞开了叫我们吃的。您跟我奶可不是给我们定量了。一人一顿吃多少,想再多吃一口,都没有。换着您要是那个当家的,家里的人多口粮少,这身强力壮能力强的肯定多吃多占,这体弱没本事的,那可不得饿死了。为了不叫没本事的饿死,那不如给大家都限量吧。个人吃个人那一份,这才是过日子的办法……”

    嗯!

    常秋云点头:“是这个道理!”

    买粮的队伍又多了一个常秋云。老太太是不反对的,她也说了:“家有粮,心里不慌。”

    但厂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林雨桐这种做法的。桂兰笑话林雨桐,说了:“你这进城都好几年了,也都是厂里的干部了。怎么还是小农的意识呢。咋跟地主老财似的,别的都不存,存粮食了。”

    林雨桐看了在另一边炒菜的钱思远,心说:桂兰一定是对地主这种生物有误解。地主可不只是知道藏粮食,人家藏了别的东西也不可能叫你知道。贫穷限制了一个人的想象力,这话真不错。拿人家钱思远来说吧,人家他爹是较有脑子的那种,特别知道取舍。

    她也不跟桂兰辩解,说:“要是不换成粮食,我怕我家那位又想买啥戏匣子……与其叫他乱花,还不如我都花出去省心。”

    这话倒是叫很多人听进去了。

    对那些玩意,男人们可是女人们的执念深的多。

    不少人都表示,得空了也都换成粮食和布,更实在。

    钱思远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回去吃饭的时候有一口没一口的往嘴里送。庄婷婷喂了孩子过来吃的时候,见他没怎么动筷子还问呢:“咋的了?哪不舒坦了?”

    “不是……”他问庄婷婷,“……林主任那边买粮食多长时间了?”

    哎呦……有一段时间了。

    庄婷婷也没在意,小声道:“那两口子路子广。天天带粮食回来,说是买的,那谁知道是不是买的。我听说,现在有些厂里出的福利票,都是有期限的。她许是看手里的票要过期了,急着出手呢。也只有桂兰那样的人,才信她那些鬼扯。那两口子,粘毛是猴,精着呢。”

    “有你这么夸人的吗?”钱思远说她,“我跟那两口子的关系都不错,少生事……”

    庄婷婷瞪他:“我不会说话行了吧。你说想干啥吧!”

    “把家里的钱也都换粮食吧。利索点……”钱思远低声道:“既然知道人家精明,那你怎么不想想,要是过期的票,她换成钱不完了吗?还不惹眼。为啥要换粮食呢?既然想不明白,那跟着干。都换成粮食怎么了?还能吃亏了?不管啥时候,有吃的行了!啥时候都不嫌弃粮食太多……”

    这话倒也是。

    但真到了要砸实锤去买的时候,庄婷婷又犹豫了。

    为啥呢?

    广播说|苏援助协定签订了。

    有老大哥的帮助,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庄婷婷这么跟钱思远说,钱思远倒也觉得是。

    而这时候,厂里做了个叫人觉得无法理解的决定,以洪刚为首的几个领导觉得,应该再请苏国的专家,指导研究心的研究仿制工作。

    这种情况,叫人怎么说?

    说人家未必真心为咱会仿制高兴?

    这么说是要犯错误的!

    赵平也说:“他们那是乱弹琴!”

    可如今怎么做呢?

    赵平叹气:“……将现有的技术核心,全做保密处理。找可靠的同志开会,说咱们的测试,是失败的。还需要研究。既然他们坚持要请专家,叫他们请。你们也跟着学学,多学学总是有好处的。这叫厚积薄发。咱们不能太着急。”

    谁也不能逆着形势而为。

    所以,赵平的决定,不失为一个老成持重的决定。

    因此,四爷的日程变的慢悠悠了。晚有大把的时间,教林雨桐和丹阳外。

    丹阳看着爹妈跟做贼似的小小声说话,她也小小的声音学。潜意识里知道,这有些东西,大概是不能叫人知道的。所以,从来都不跟谁说,她爸她妈还教她啥了。

    暑假的时候,倒是给孩子放假了。

    大夏天的,还是林家最舒服。

    孩子怕热,讨厌夏天。可是夏天,在老话里,却是最公平的季节。

    为啥呢?

    在没有更有效的办法避暑的情况下,夏天对穷人和富人,是相对公平的。冬天,富人穿的暖和,有炭烧,能过的暖暖活活的。穷人没有御寒的衣物和炭火,只有挨冻。夏天则不然,再富有,你能把暑热怎么办?还不是一样光着脊梁杆子摇着大扇子?

    是这个夏天,苏国的专家又一次来了一一五。十多位专家,都是来工作的。

    于是,这些曾经的翻译人员,又成了香饽饽,被提溜了出来。

    先是开欢迎大会,大会完了是小会,小会完了是宴会舞会。

    舞是没跳,但酒是没少喝。

    苏国的伏尔加,我的天啊,后劲是真大。

    醒来的时候,都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这一天刚好是周末,又恰逢雷雨阵阵,风里带着潮气这么吹在身,“舒服……”除了有些头疼以外。

    四爷递了一杯水过去,又说她:“我出去十多分钟,怎么喝了那么多?”

    替晓星喝的,“……苏瑾被拉走了……晓星奶水还有点,晚还能喂孩子一顿……喝不了酒……可你看那些专家……”表示友好的方式是喝酒!

    她说这话,要起身。

    然后身光溜溜的,她:“……”你到底对我做什么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