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氏与苏眉对视一眼,笑道:“鞗儿所说‘标准’应该是朝廷各种体制吧?” 蔡鞗点头道:“正如五娘所说,标准是准则和规范? 如科举入仕的诸多规矩? 如官制晋升的考核,如律法律令,如宗室宗亲的管理约束……等等。” “能被一个王朝沿袭数百年的标准定然有其道理,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各朝各代对前朝弊政的思考? 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些许改变,形成自己一套治理天下的标准。” 众人点头? 又疑惑他因何说出这些话语? 蔡鞗说道:“标准,历朝历代都有自己治理天下的标准? 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军功封爵制? 汉朝的察举制?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隋唐及至今的科举制,从各朝根基来看,权利是由王侯——世家豪门——文人士绅转移的,是由人群极少的一群人逐渐扩散到几百万的文人之中,而咱们的‘虚君治国’更进一步,将几百万文人治国的权利扩散到所有百姓之中。” “以史为镜,权利分散到所有百姓头上也是未来的必然,但咱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若鞗儿身在宋辽之国,即使鞗儿篡位夺得天下,也绝不敢骤然行此事,但在大明岛又另作他论。” 蔡鞗叹气道:“权利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君明臣贤,国必昌盛富强,方有汉唐之万里江山,随着权利散入更多文人之手,也必然因更多人争权夺利而内斗不止,如今时宋国党争不止,日后的咱们也定然一般无二。” “日后”两字都算是赞扬了再赞扬,这还没真正建国呢,还没被宋辽两国承认呢,一帮半百老人就开始争吵不休,更别提日后了。 想到争吵声进入军营,蔡鞗心下就是一阵不满,说道:“自鞗儿决定虚君治国时,就有朝臣们争吵不休的准备,也绝不会对此有半分不满之意,但是!若内阁主次不分,将政堂上的争斗带入军营中,鞗儿就会不满!” 蔡鞗看向神色郑重的苏老大,说道:“在唐宋官职、军职上,鞗儿虽有改动却未曾触动其中的规则体制,也未有言明各司各职的规矩体制,更未有变动律法、刑法、宗法及相关规则体制是否符合虚君治国的根基需要。” “确定几个人的官职,给自己人戴上几顶帽子就把事情做完了?” 蔡鞗将酒葫芦高高竖起,一通咕咚猛灌酒水…… “屁!” “在鞗儿看来,最不值一提的就是选人做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