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种师道的黑锅(下)-《六贼纨绔》
第(2/3)页
赵佶点头,一干大佬亦是默默点头赞同,即便李纲一时也是无话可说,招抚使必须是文人或宦官担任,偏偏此时并无哪个有这个资格节制精锐西军,更何况种师道确实没有时时刻刻盯着对岸萧干,若萧干不是偷偷过了河,又怎会夜袭童贯大营?童贯不败,后路不断绝,过了河、进入辽国境内的十万大军又怎会军心不稳而大败?
李纲心下叹息,却又无法进行反驳,但他还是起身抱拳道:“我军新败,士气必是萎靡不振,臣以为当另遣良将以统诸军将勇,臣荐太子以安抚河北军民。”
众人又是一愣,相视之后又齐齐闭嘴不言。
赵佶一阵皱眉,最后还是缓缓点头道:“太子领仪仗前往大名府,犒赏有功将士,安抚河北民心。”
虽没有具体职司,然“太子仪仗”就足以节制诸军,即便童贯也要低上一头,但赵桓性子怯懦,最终还是副手童贯说的算。
二十万大军战败,辛兴宗所部是最后败逃的,就算有罪也只是“作战不力”罪名,若让童贯、谭稹担战败主责,不言打了赵佶脸面,更为严重的是没人可以节制陕西、山西、河北诸军,最后也只能让老种相公种师道承担战败主责。
二十万大军战败,只能在童贯、种师道两人之间选一人承担战败罪责,最后赵佶和朝臣们选择了武将来承担战败罪责,但种师道不同于一般将领,在军中有着极高威望,若真的处罚太重,若真激起了陕甘西军不满,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灾祸呢,这才有了梁师成“罢职”而非砍脑袋重罪,也极为符合宋国对待战败武人的惯例。
宋国与其他王朝有着很多不同,文人以打压武人为首要任务,恨不得天天用放大镜看着,唯恐武人造反作乱,同时又极为善待武将,俸禄、福利都还不错,对待战败将领也较为宽容,大多给个虚名闲职混吃等死,或是直接罢职滚蛋,很少有砍杀将领脑袋事情。
看到童贯弹劾奏折时,看到上面弹劾签名名单时,蔡京就知道战败的罪责只能由种师道承担,最后也只能顺水推舟卖给童贯一个人情。
赵佶与一干大佬们选定了种师道来背黑锅,同时也认定了太子赵桓前往河北安抚军心,只是接下来的事情就麻烦了,先是再次征讨将领的选择,紧接着就是再次征调何地兵卒,以及兵卒所用的钱粮辎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