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科举考试正式开始-《诸天之角色扮演》


    第(3/3)页

    的确很小,躺下来连腿都伸不直。

    不过陌子鸣倒无所谓,他可以盘腿调息,效果比睡觉还要好。

    一夜无语。

    次日一早,考卷开始依次下放。

    考试分为三场,每场以三日为限。

    第一场主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的内容,包括诗词类。

    第二场主考论、诏、诰、表、判语,大致上相当于是写论文。

    第三场乃是重中之重:策论。

    所谓策论,乃是让考生结合经学理论对当朝的时事政务发表议论与见解。

    简单来说,前两场相当于是理论,主要检测考生的文采,而第三场策论,则是看一个考生对于时事、朝政的理念。

    毕竟,朝廷举办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官员,而不是选拔才子。

    因此历史上有不少名闻天下的才子,或许能写出流芳百世的诗句,但却不一定能够做官。

    反之那些状元郎,却很少有传世的诗句。

    比如陌子鸣前世极负盛名的李白、杜甫、苏轼这类的诗仙或是大文豪,皆与状元无缘。

    主要原因还是科举考试的侧重点不同。

    陌子鸣印象最深的,前世历史上既是状元又是文豪者,乃是文天祥。

    其作品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正气歌》,成为传世经典。

    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荡气回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拿到试卷之后,陌子鸣先行浏览了一下考题,计有三道四书题,四道经义题,五言诗一首。

    四书题要求每题二百字以上,经义每题三百字以上,这一点几乎每届都一样,只是考题不同。

    三日答题时间,其实算是很充裕了。

    当然,也要分优等生和差生。优等人一拿到试卷,往往是下笔如有神,差生则有可能抓破头皮也难以下笔。

    看完试卷之后,陌子鸣倒没有当即下笔,而是将试卷扔到一边,斜躺着养神。

    实则上,是在构思。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欲速则不达。

    这次科举,无论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修炼,也或是为了不负白素贞的殷切期望,陌子鸣都不容许自己失误。

    错过这次,又得等三年。

    当然,信心还是足足的。

    一直到了第二天中午过后,陌子鸣方才开始下笔。

    一般情况下,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考生都是先答题,然后修改,最后工工整整誊上一遍,以期给考官留下好印象。

    先答四书题,再答经义题,最后题写了一首五言诗。

    答完之后反复检查,并修改了一番,次日上午开始誊写。

    按照大乾朝的传统,乡试的考卷会直接交予考官评阅。

    到了下一级别,也就是京城会试之时,规则就会改变了。

    那时候,所有考生的考卷会交由专人重新誊写一遍,再交由考官阅卷。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一些考官从字迹上辨认考生,从而导致包庇或是恶意淘汰考生的行为发生。

    毕竟会试乃是朝廷的重中之重,一旦上榜,那就是堂堂正正的进士。

    相比举人来说,进士的身份与地位自然又提升了一大截。

    如果说举人乃是社会精英的话,那么进士就是贵族,可以福荫后世数代人。

    如无特殊情况,中了进士之后一般都可以入朝为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