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到这里,我们把《诗经》中《雅》这一部分诗歌全部写完了。在上古时期,“雅”和“夏”是相通的,西周时期称王朝直接统治的区域为夏,因此雅诗就是西周王畿的诗歌。雅诗分为《小雅》和《大雅》两个部分,诗歌内容主要反映了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是赞颂周民祖先的历史功绩;二是歌颂统治者和描绘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三是抒发对社会不公以及黑暗**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 《小雅》共74篇,《大雅》共31篇,一共105篇诗歌,多数是朝廷官吏和公卿大夫的作品,但也有大量痛贬时弊、怨世忧时的诗歌。《小雅》的语言生动有致,抒情的味道浓郁,是《雅诗》中的精华。《大雅》大多是赞美诗,赞颂了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大多是怨刺诗,表达了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从风格上来说,《大雅》雍容华贵,诗歌的味道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比较高。 写完了《雅》,我们现在进入《诗经》的最后一部分——《颂》。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在歌颂祖先的功业。《颂》诗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首诗歌,都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来看,《周颂》和《大雅》中的大部分诗歌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中的小部分和《小雅》中的大部分诗歌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中的大部分诗歌和《鲁颂》、《商颂》产生在春秋时期。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颂》诗。 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之什》一共有10首诗歌,它们分别是《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文》。 《清庙》:祭祀文王的乐歌 《诗经》有四始,《清庙》是《颂》之始。这首诗歌是成周洛邑建设完成后,周公率领群臣告祭文王、还政成王的乐歌,通过对告祭还政的礼赞,表达出对周人祖先功德的感谢和企盼德业永继的愿望,强化了周人天命王权的神圣理念,标志着周代立子立嫡宗法制的最后确立。这首诗歌是赞美周文王功德的颂歌,后来也成为西周王朝举行盛大祭祀以及其他重大活动通用的舞曲。 周文王姬昌,在殷商末期为西伯,西伯是一种爵位。文王在位五十年,他继承后稷、公刘的事业,遵照古公亶父、季历的法则,笃行仁义,尊敬长者,慈爱幼小。西伯暗自行善,招贤纳士,姜子牙、辛甲等很多贤士来归服,并先后讨伐犬戎,伐密伐崇,从岐下迁都到丰地,奠定了周部族进一步壮大的雄厚基础。文王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实现灭商立周、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善于治理国政,使得周部族向外显示了信誉和声威,为他儿子周武王姬发的伐纣兴国铺平了道路。所以,在周人的心目中,他始终是一位具有威德、神圣不可超越的开国贤君。 庄严而清静的宗庙,助祭的公卿多么庄重显耀! 济济一堂的众多官吏,都秉承着文王的德操。 第(2/3)页